由於anarch在我站上留了這樣一個邪惡的問題,導致我把好幾天的時間都投入了萬惡的豆瓣。
//被隱藏的片段
其實我早就聽過這個網站,但是覺得擺弄這些書實在無聊,像我這種被論文荼毒的宅男正在看的書也不見得有什麼人願意看,若是要討論何不找門課去上還比較快?...總之想了一堆,手還是不由自主地點進網站註冊成新會員。一看這可不得了啊。討論小組居然有傅柯、班雅明、布希亞、德勒茲、德希達、鄂蘭、布赫迪厄、紀傑克...(不過好像沒有本科四大家),而且這裡面數百人的小組所在多有。我很快點進這些小組。加了一些書。添加書的界面還算順暢,可以直接看到幾家書店的價錢,繁簡體和英文書目都蠻齊的。
回到自己的首頁,加幾本在看的書。果然有些找不到。不過豆瓣可以直接連上Amazon,可以幫你把資料圖片一次收齊,基本上也跟自己有書目的流程差不多。我又加了幾本書。
進了推薦頁面,抓的還算蠻準的,有些整串都不是很喜歡的書(譬如建築教科書),在其中幾本上按沒興趣就會通通消失。因為有基本準頭,可以很快樂地按進幾十本,雖然有點耗時,不過並不覺的冗長。
交換機制大致在想像之內:小組討論、二手轉讓、公開評論、書目更正、短訊寄發。根據地域的同城豆瓣頗為有趣,不過我不大清楚這種地理社區有什麼特別可玩的(網聚平台?)。新上市的豆瓣九點我不太懂是啥,二套三套四套五套六套也完全不知道什麼意思。據說是以用戶為基準的交換平台,主體是書籍討論和部落格文章。我看了一下,並沒有像推薦書目那樣猜中我的興趣。
接著是愛用國貨時間,看到豆瓣,當然會想到羽毛。羽毛初上市,大家也是當成台灣豆瓣看待。
又迅速地註冊。不過在流程上跟豆瓣實在無法相比。不能連上Amazon或中文書店(豆瓣可是連誠品都有哩),本身書目也不多,簡體字和英文書目幾乎沒有(以我的收藏論)。多半需要手動加入,在流暢感上完全比不上豆瓣,購買資訊也沒有抓出來,十幾本書搞半天只上了兩本。交換機制倒是大致相同,不過我還是搞不懂同處一個城市到底意味著什麼...
然後就是逛到幾篇aNobii的介紹,看起來是不大相同的架構,如果說豆瓣和羽毛是讀書心得交流,aNobii應該算是書櫃交流吧。基本上,aNobii應該算是藏書管理資料庫程式的社群網站版本。我相當喜歡用藏書重疊性來找尋朋友的做法,有點彼此探知興趣的味道,帶著書目資料活化的感覺。不過,看看那些跟我藏書有重疊的帳號,書櫃裡的書真是多到令我汗顏啊...
aNobii的ISBN大批輸入功能相當實用,流程順暢,讓人沒有冗長的感覺,不過網路速度確實是慢了點。每次不耐煩,肯定都是因為速度拖延的原因。aNobii的書目非常齊全,語言選擇也很多,但同樣沒有豆瓣的協尋功能,購買資訊也只有各國的Amazon。我試用自己在Amazon購書記錄的網頁原始碼輸入,有些我沒買的書也跑進去了,原因不大明白。
可能因為是書櫃輸入的關係,有些老到不行的書終究必須手動輸入。aNobii的後台人員(或神祕的人工智慧)相當勤奮,會幫忙捕上圖片和缺乏的資料,手動輸入的網頁簡明,有問題寄信去也有非常迅速的回應。書籍資料的欄位相當完整,可以涵括不同版本、作者譯名等等,系統有時候也會偷偷問你問題,多半是程式判讀有困難的地方,這樣能得到人工校對的效果,減少程式非人性的輸出結果,也給人系統透明化的良好感受。我是很願意回答那些問題的。
aNobii跟羽毛同樣還在Beta版本狀態(也就是歡迎白老鼠的意思,有時候真覺得不應該寫Beta,應該寫一個小小的「白」字或畫小老鼠),可能因此,常有網頁讀不出來,或某些功能突然失效的狀況發生。比較起來,網路傳輸最順暢的是羽毛,最差的是aNobii;系統操作程序最順暢的也是羽毛,但是不如豆瓣那樣方便,導致我更願意花時間坐在書櫃旁邊打ISBN,卻不太想在羽毛裡增加書目。aNobii算是相當順暢,但是有些網頁沒辦法用熱鍵開分頁(osX+FireFox),難以一次瀏覽大量書櫃或不同書目,儘管有好用的批次整理功能,不過分頁的用途被勒住,感覺總是不大好。
最後是界面效果。豆瓣的每個頁面在視覺上都相當乾淨整齊,功能分塊清楚,有些選項找不太到,PHP直接編輯的選項有點亂,譬如選擇一本新書時,側邊欄位的各種功能上上下下,整合地不太好。羽毛使用大型圖示和大字標題,看來較像是圖形化的網站,不過因為功能與內容都普遍較少,相比之下,感覺有點貧乏。aNobii的界面是最功能化的。可以選主色讓我相當開心,每個頁面的側邊功能也簡潔不囉唆。不過作為一個書櫃資料庫,書櫃的三種列表方式我都不太滿意。有圖片每頁只有八本,沒有圖片的書目模式卻又因為只提供標題與作者,常會有混淆。側邊提供由作者或文字的縮減,我比較期待個人自定的虛擬抽屜,只是這樣又未免繁複了些(不然來個iTunes的Cover Flow吧XD)。
aNobii的社交形態真的讓人有愛書人俱樂部的感覺,相當程度上交流的重點都聚焦在書籍本身,在個人生產方面,甚至提供逐頁眉批、私人標示和公開短評等等,但界面上多半是隨附在個人書櫃裡。網路傳輸的緩慢,讓人不太想要真的搞什麼交流,至今我也多半是在驚嘆那些上千本的收藏者,或者很高興這本書也有人看之類的。豆瓣(或羽毛)的交流效能就強上許多。讀者生產所發表的地方都是公共場所,可以直接回應。我才到豆瓣不過幾天,也收到兩位大陸網友的主動來信。
作為書蟲,我推薦豆瓣+aNobii的組合。如果這兩個網站的資料能互通,那簡直就是書蟲天堂啊...
我的豆瓣
我的羽毛
我的aNobii書櫃
其實我早就聽過這個網站,但是覺得擺弄這些書實在無聊,像我這種被論文荼毒的宅男正在看的書也不見得有什麼人願意看,若是要討論何不找門課去上還比較快?...總之想了一堆,手還是不由自主地點進網站註冊成新會員。一看這可不得了啊。討論小組居然有傅柯、班雅明、布希亞、德勒茲、德希達、鄂蘭、布赫迪厄、紀傑克...(不過好像沒有本科四大家),而且這裡面數百人的小組所在多有。我很快點進這些小組。加了一些書。添加書的界面還算順暢,可以直接看到幾家書店的價錢,繁簡體和英文書目都蠻齊的。
回到自己的首頁,加幾本在看的書。果然有些找不到。不過豆瓣可以直接連上Amazon,可以幫你把資料圖片一次收齊,基本上也跟自己有書目的流程差不多。我又加了幾本書。
進了推薦頁面,抓的還算蠻準的,有些整串都不是很喜歡的書(譬如建築教科書),在其中幾本上按沒興趣就會通通消失。因為有基本準頭,可以很快樂地按進幾十本,雖然有點耗時,不過並不覺的冗長。
交換機制大致在想像之內:小組討論、二手轉讓、公開評論、書目更正、短訊寄發。根據地域的同城豆瓣頗為有趣,不過我不大清楚這種地理社區有什麼特別可玩的(網聚平台?)。新上市的豆瓣九點我不太懂是啥,二套三套四套五套六套也完全不知道什麼意思。據說是以用戶為基準的交換平台,主體是書籍討論和部落格文章。我看了一下,並沒有像推薦書目那樣猜中我的興趣。
接著是愛用國貨時間,看到豆瓣,當然會想到羽毛。羽毛初上市,大家也是當成台灣豆瓣看待。
又迅速地註冊。不過在流程上跟豆瓣實在無法相比。不能連上Amazon或中文書店(豆瓣可是連誠品都有哩),本身書目也不多,簡體字和英文書目幾乎沒有(以我的收藏論)。多半需要手動加入,在流暢感上完全比不上豆瓣,購買資訊也沒有抓出來,十幾本書搞半天只上了兩本。交換機制倒是大致相同,不過我還是搞不懂同處一個城市到底意味著什麼...
然後就是逛到幾篇aNobii的介紹,看起來是不大相同的架構,如果說豆瓣和羽毛是讀書心得交流,aNobii應該算是書櫃交流吧。基本上,aNobii應該算是藏書管理資料庫程式的社群網站版本。我相當喜歡用藏書重疊性來找尋朋友的做法,有點彼此探知興趣的味道,帶著書目資料活化的感覺。不過,看看那些跟我藏書有重疊的帳號,書櫃裡的書真是多到令我汗顏啊...
aNobii的ISBN大批輸入功能相當實用,流程順暢,讓人沒有冗長的感覺,不過網路速度確實是慢了點。每次不耐煩,肯定都是因為速度拖延的原因。aNobii的書目非常齊全,語言選擇也很多,但同樣沒有豆瓣的協尋功能,購買資訊也只有各國的Amazon。我試用自己在Amazon購書記錄的網頁原始碼輸入,有些我沒買的書也跑進去了,原因不大明白。
可能因為是書櫃輸入的關係,有些老到不行的書終究必須手動輸入。aNobii的後台人員(或神祕的人工智慧)相當勤奮,會幫忙捕上圖片和缺乏的資料,手動輸入的網頁簡明,有問題寄信去也有非常迅速的回應。書籍資料的欄位相當完整,可以涵括不同版本、作者譯名等等,系統有時候也會偷偷問你問題,多半是程式判讀有困難的地方,這樣能得到人工校對的效果,減少程式非人性的輸出結果,也給人系統透明化的良好感受。我是很願意回答那些問題的。
aNobii跟羽毛同樣還在Beta版本狀態(也就是歡迎白老鼠的意思,有時候真覺得不應該寫Beta,應該寫一個小小的「白」字或畫小老鼠),可能因此,常有網頁讀不出來,或某些功能突然失效的狀況發生。比較起來,網路傳輸最順暢的是羽毛,最差的是aNobii;系統操作程序最順暢的也是羽毛,但是不如豆瓣那樣方便,導致我更願意花時間坐在書櫃旁邊打ISBN,卻不太想在羽毛裡增加書目。aNobii算是相當順暢,但是有些網頁沒辦法用熱鍵開分頁(osX+FireFox),難以一次瀏覽大量書櫃或不同書目,儘管有好用的批次整理功能,不過分頁的用途被勒住,感覺總是不大好。
最後是界面效果。豆瓣的每個頁面在視覺上都相當乾淨整齊,功能分塊清楚,有些選項找不太到,PHP直接編輯的選項有點亂,譬如選擇一本新書時,側邊欄位的各種功能上上下下,整合地不太好。羽毛使用大型圖示和大字標題,看來較像是圖形化的網站,不過因為功能與內容都普遍較少,相比之下,感覺有點貧乏。aNobii的界面是最功能化的。可以選主色讓我相當開心,每個頁面的側邊功能也簡潔不囉唆。不過作為一個書櫃資料庫,書櫃的三種列表方式我都不太滿意。有圖片每頁只有八本,沒有圖片的書目模式卻又因為只提供標題與作者,常會有混淆。側邊提供由作者或文字的縮減,我比較期待個人自定的虛擬抽屜,只是這樣又未免繁複了些(不然來個iTunes的Cover Flow吧XD)。
aNobii的社交形態真的讓人有愛書人俱樂部的感覺,相當程度上交流的重點都聚焦在書籍本身,在個人生產方面,甚至提供逐頁眉批、私人標示和公開短評等等,但界面上多半是隨附在個人書櫃裡。網路傳輸的緩慢,讓人不太想要真的搞什麼交流,至今我也多半是在驚嘆那些上千本的收藏者,或者很高興這本書也有人看之類的。豆瓣(或羽毛)的交流效能就強上許多。讀者生產所發表的地方都是公共場所,可以直接回應。我才到豆瓣不過幾天,也收到兩位大陸網友的主動來信。
作為書蟲,我推薦豆瓣+aNobii的組合。如果這兩個網站的資料能互通,那簡直就是書蟲天堂啊...
我的豆瓣
我的羽毛
我的aNobii書櫃
7 則留言:
可否說明一下aNobii除了現自己有多少書以外,有其他功能嗎?
你...我...你...難怪都沒有人覺得這是一篇介紹文 (哭)
書上可以加評論(會公開顯示在書目頁面),或加上私人註記,另外有眉批功能,可以設定頁碼,在個別頁碼後加上該頁批註。
另外可以比對藏書,找到跟你擁有同一本書的人,有推薦書籍、可以設立討論群組、用城市尋找與自己地理位置相近的書櫃之類。
那天玩雙重開機玩得太過火,結果所有東西都重來。
現在才有餘裕到各位家裏閒晃 XD
我丟了那個邪惡問題後,其實是把豆瓣當aNobii用,也就是收藏櫃的交流。
(誰叫aNobii是英文介面呢?)
參加了一堆豆瓣小組,主要也是為了看別人的討論和心得,真是典型的只想撿現成卻不付出的心態啊……
這也大概是我的問題:
黑米用來推文章,參加四五十個黑米群組是為了收藏當連結書籤,並且推文章時順便攻城掠地。
然而,除了嗜書症候群偶一發言,其他我的貢獻度是零。
唉
(我是anarch)
奇怪
前三次留言都失敗,第四次用匿名才成功?
anarch
我也玩瘋了,開了新站。
http://crocusia.blogspot.com/
XDDDDD玩系統很恐怖後
不必那麼認真啦,我在豆瓣也是閒混而已。黑米群組那麼多,我還要崇拜你能撐得住哩...我就沒辦法。
aNobii是中文界面啊...可以在設定裡選的。
弱慢
已去拜訪,是說我們都在不同部位毒入骨髓XDDD
瓦礫
呵 就說那麼多黑米群組是拿來當連結便利貼,有啥好羨慕的?
原來aNobii有中文啊,我慘了,又多一個流連的聲色場所。
至於玩系統,老實說,恐怖的是我的豬頭和手賤,明明人家Mandriva Linux 方便易裝又是全中文化,我卻白痴地點錯選項……這事要是傳到Linux社群,鐵定被笑死。
張貼留言